自从主耶稣基督创立了教会之后,基督教发展到了主后五百九十年,因为渐渐变质而变成天主教。天主教离开了“因信称义”的真理,认为“圣礼”能带救恩给人,于是人只能到“圣堂”去才能有救恩,在“圣堂”以外就没有救恩了。这是一种极端错误思想,而这思想却影响了一般人对教会观念,以为“教会”就是“圣堂”就是施行圣礼的建筑物。
到了十六世纪,欧洲出现普遍性的宗教改革之后,所有天主教以外的教会都不再承认“圣礼”能救人的观念,自然“圣堂”就是教会的观念也被基督教各宗派的教会所排斥。大家研究圣经,要从圣经中重新寻找“教会”的定义。根据希腊文圣经的记载,“教会”这词是EKKLESIA其意思是“召出来的一群人” (THAT WHICH IS CALLED OUT)。这观念明显与天主教的相反,教会分明是“人”,不是建筑物。而且研究圣经的学者一致认为,教会就是“神呼召出来的一群人”,于是,就有“神召会”之类的教会的名称出现,甚至有一些书的作者,诸如倪析声等,更提出反对称教会为“教会”,因为“教会”这词在中文的含意是“宗教的集会”,他们改称之为“召会”,为要强调“神呼召出来的一群人”这个原文的意义。
不过,时至今天,我们研究圣经,又发现不能单单根据原文EKKLESIA这字来为“教会”下一定义,因为这字原意只是“召出来的一群人” (THAT WHICH IS CALLED OUT),其中没有“神呼召”的意义在内。而在民数记十六章那里,有好几节经文提及可拉叛党聚集攻击亚伦和摩西,那次的“聚集”,在七十士译本里,也是用EKKLESIA这个字,我们岂能说这些叛党是“教会”、或是“神呼召出来的一群人”呢?此外,在新约圣经使徒行传十九章三十二节那里,记载以弗所戏院那群制造底米丢神龛的工人“聚集”暴动,想要杀死保罗,那次的“聚集”也是用EKKLESIA这个字,我们岂能称这些异教徒的暴动聚集是“教会”、“神呼召出来的一群人”呢?其实,按圣经的用词,EKKLESIA这个希腊文字只能用来指任何为同一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人,“教会”也是为同一目的而聚集的,所以圣经就用EKKLESIA这字来称“教会”了。
我们要在圣经中寻找“教会”的定义,不能单研究圣经原文的用字,最重要的,还是要研究神在圣经中所启示出来的“思想概念”。凭“思想概念”来寻找“教会”的定义,要比藉原文用字来得准确。就如“神”这个字,在拜佛的“思想概念”来说,它是指“偶像”而言;在基督徒的“思想概念”来说,它是指“圣经记载的造物主”而言。同一个字,在不同思想概念的人来说,就产生不同的意义了。这样,当我们说“教会”这词,在一个天主教徒听来,他脑海中浮现出的“思想概念”就是“圣堂”;在一个基督徒听来,他脑海中浮现出的“思想概念”就是一群人聚集敬拜神。但是,根据圣经的经训,在神的“思想概念”里,“教会”还不是这样的意思,“教会”在神的心目中,应该是“神的家”、“圣徒的国”、“圣灵的殿”、“基督的身体”、“基督的新妇”、“好牧人的羊圈”、“圣殿中的金灯台”。我们将这些思想概念加起来,才能成为“教会”正式找到准确的定义。
所以,亲爱的读者,你现在快要受浸加入教会,你必须清楚“教会”是什么,这会影响你一生的灵性追求,和你对教会的责任和关怀。许多人因为不清楚“教会”是什么,以为“教会”不外是一个普通的“社团机构”而已;结果,当他认为教会对他有利益,他就申请加入,教会对他没有什么利益,他就退去。当教会充塞着这样思想的人之时,教会就变成“世俗化”,全然败坏了,不能发挥出正常的功能来,也不能得神的喜悦。其实,任何人都不容易“加入”教会,他必须悔改,离开罪恶,真心信主,重生改变,他才有资格加入教会。另一方面,按照圣经真理,任何人都不应该很随便离开教会,因为教会既是“神的家”,我们岂会为一点点不满意就随便“离家出走”的呢?
教会也不是“音乐厅”,千万不要以为你来教会聚会,主要是为听听诗班唱诗;教会更不是“政治团体”,你不能企图加入教会为的是要宣传或推动某某政治主义,或拉票竞选,这样做会连累教会变质成为“政党”,日后,倘若政治上的反对党执政的话,教会就成了遭受迫害的对象了;教会也不是“青年活动中心”,千万不要以参加业余活动的心态来参与教会的活动,因为这样,教会就会变成“可有可无”的消遣场所,像青年活动中心所举办的节目是可有可无的一样;教会也不是一个“同乡会”,不要以为亲属关系以垄断教会的一切运作,不要以为自己的亲人在教会里任高职任,自己就一定可以受浸加入教会,就可以方便一点达到私人的目的。这些观念已经败坏了许多教会,使教会变质。所以,读者要明白教会是什么,要按圣经的教训来支持你的教会,务使教会在地上能完成神的托付,满足神的心。
一、教会是“神的家”
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三章十五节那里嘱咐提摩太说:“倘若我耽延日久,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。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,真理的柱石和根基。”根据这节经文,我们不能称教会为一个普通的“社团机构”,因为从来没有人称自己的“家”为社团机构的。虽然,有时我们或会对自己的家有一些不满的地方,但我们极少因为这些不满意的地方就“离家出走”,因为“亲情关系”比那些不满意的问题重大得多。其实在神的家也是这样,天父为家长,耶稣为长兄,我们本来是该死的罪人,现今得蒙赦罪成为神的儿女,我们岂可以因为自己个人的感受而分裂神的家?岂可以因为自己一点点的不满意,就随便离开这个最宝贵不过的家庭?因此,我们真心信主的人,应该立志,无论怎样也不离开神的家。
根据提摩太前书三章十五节“这家是……真理的柱石和根基。”意思是说,教会有一个主要的责任,就是“支持真理”,使真理像一间大楼一样,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至倒塌。要知道,教会离开了真理,就不再是教会了;教会不支持真理,教会在地上就失去了她的存在价值了。我们之所以得救成为神的儿女,是因为“真理”的缘故;我们传福音,也是传讲“真理”;我们这些得救的人聚在一起成为教会,又称这教会为神的家,更是为真理的缘故。
因为圣经告诉我们,这位全能的神,其实就是我们的“天父”。主耶稣基督,其实就是我们的“长兄”;而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彼此的关系,就是“弟兄姊妹”的关系。路加福音第八章记载了一件这样的事,圣经说:“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来了,因为人多,不得到他跟前。有人告诉他说:‘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,要见你。’耶稣回答说:‘听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人,就是我的母亲、我的弟兄了。’”(路八19~21节)主耶稣的意思不是要否认他的亲人,在肉体的关系来说,主耶稣从来没有否认过他的亲人,主指听了神的道而遵行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和弟兄姊妹,意思是要强调“灵里的关系”一点也不比“肉体的关系”轻。因着主的救恩的缘故,我们真的成了一个属灵的家,我们之间的关系,真的是很亲密的“弟兄姊妹”关系。这样,教会就真真正正是“神的家”了。反之,我们可以指出,一个教会若没有相爱相亲如弟兄姊妹的家人关系,这个教会就不合神的心意了,甚至可以说,是离开了真理的范围了。当然,你现在快受浸加入教会了,教会里日子久的弟兄姊妹应该以亲密的爱心来迎接你才对。但是,有时他们因为人太多,工作忙,又遇着自己的灵性软弱的话,他们也许会忽略或冷落你的;不过,你是他们弟兄姊妹,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,因此你也有责任以你的爱心来与他们相交,大家共同一起来建立教会为神的家。
教会是否能建立成“神的家”,最基本要看弟兄姊妹之间有没有相交的生活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相交生活的“家”,怎能成为“家”?所以,你参加教会崇拜聚会之后,你不应该立即就离开会场,赶着回家;你要与其他的弟兄姊妹多一点相交,多一点来往,好建立彼此的感情,从而实行主耶稣基督所给与教会的“新命令”,就是彼此相爱。我们要知道,我们还未真正做到“彼此相爱”之前,我们必须先“相识”、然后“相交”、再后是“相通”、然后“相关”,最后才能真正的“相爱”。所以,你若接纳成为神家的一份子,你就有一个基本的责任,尽力去认识弟兄姊妹,与他们来往相交,了解他们、关心他们,以弟兄姊妹们的事,为自己的事,这样才能切实地做到主耶稣所要求我们“相爱”的命令。
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肯相交,以至渐渐做到相爱之时,教会就产生“温暖”感,一如“家庭”的温暖一样。这种温暖感,不是一个人造成的,乃是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爱,一点关怀,才能造成的。
当教会有了“家庭温暖”,弟兄姊妹回来教会聚会,就好像“回到家里”一样亲切。这时候,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回来聚会,大家都会紧张起来,如同自己家中的儿女没有回家一样。人人都打电话问候,这样,教会就没有失落的肢体了。我们不应有人说,“最近很忙,抽不出时间回教会聚会。”回教会聚会就像回家一样自然和必须,何须“抽时间”才能回家?我们各人就是忙得要死,也是盼望回家才死的。
再者,我们奉献支持教会,也应该像“带钱回家”一样自然和必须,其实我们所奉献的,差不多全部都是用在我们自己身上的,就如买一张椅,是我们自己坐的;买一个钢琴,是我们自己听的,维持教会一切开支,都是为我们自己享用的,但神却看为是奉献给衪,还厚厚地报答我们,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赏赐,这样我们岂可以不奉献呢?
圣经教训我们,甚至我们传福音领人归主,也应该像“用福音生产”一样,看初信主的弟兄姊妹有如自己家中刚出生的婴孩一样可爱,和尽一切力量去照顾。如果人人都肯这样传福音,教会的増长就一定没有问题了。